在東風重組福汽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上,出席的並非是雙方企業高層代表,代表福汽的一方是福建省人民政府。
根據報道披露的本次儀式到場嘉賓:福建省常委書記尤權、省長蘇樹林,省委常委、福州市委書記袁嶽,省委常委、秘書長葉雙瑜等,以及東風汽車董事長、黨委書記徐平,總經理、黨委副書記朱福壽等人。我們可以發現,如此重大的一次簽約儀式,福汽居然沒有派出一位企業高層代表出席,是令人不解的。
整個簽字儀式也並未有外界期待的那樣,隻是寥寥二十餘分鍾,給外界傳達最明確的一個信號是"2015年要產下第一個孩子!"
不管如何,至少這次簽約給早在2009年便傳出風聲的這起緋聞事件劃上了個句號。總的來說,如果雙方的這次合作能如約進行,至少對國內整個汽車產業而言是有著積極意義的。
從近3年的銷售數據來看,東南汽車2010年的銷量在11萬輛左右,接下來的2011和2012這兩年,雖然銷量維持在10萬輛以上,但這兩年每年都呈現了小幅度的下滑,拖了市場整體發展水平的後腿。
事實上,東南汽車早在2003年,整個汽車市場剛剛起步之時便曾取得過8.4萬輛的銷量,成績斐然,與當時北京現代可謂是不相上下,東風日產則是剛在這一年年中宣告成立,如今,這兩家合資企業的體量之大已遠非東南汽車可及,而東南汽車這幾年卻仍隻在10萬輛這一規模線上掙紮,令人唏噓。東南汽車越來越被市場邊緣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,然而其始終無力自我突破。殊不知,"東南"品牌價值的估值曾一度超過60億元,在全國汽車行業排至第7位,也曾被授予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、成長性最好的企業之一,福汽奈何?
東南汽車的這種處境,福建當地政府自然看在眼裏。但是東南汽車的複雜的股權結構(於1995年成立的東南汽車,三方股東分別為福汽、三菱、中華,各占股50%、25%、25%),使得內部的利益博弈非外人所能體察。東南汽車的技來自於三菱,但三菱在整個企業中卻並不占主導。尤其是2009年廣汽兼並長豐後,三菱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都開始傾向於廣汽,東南汽車雖也曾努力想擺脫三菱的影響(至少在車輛造型上),但去年推出的V5菱致賣的確實不敢恭維,整個企業基本仍靠菱悅這一款車在苦苦支撐(另一款主打車型藍瑟·翼神去年賣出不到2萬輛,出現較大幅度下滑),而菱悅這幾年價格越賣越低,銷量卻也是逐年下滑,說明這款車已經處於生命周期的末端,但東南汽車這幾年卻無力更新自己的谈球吧-体育赛事線。在蓬勃發展的SUV市場,東南汽車旗下隨著富利卡的壽終正寢,竟再無一款SUV的後繼車型。
今年,東南汽車可能推出的7款車型中,除了V6菱仕讓人有點期待外,2013款翼神、三菱翼神典雅版、翼神1.6L、V5菱致1.5T、希旺以及V3菱悅改款隻能說都是浮雲而已。作為一家生產大眾型汽車谈球吧-体育赛事的整車廠,不能跟進市場需求變化,谈球吧-体育赛事整體更新又過慢,這些無疑是致命的,尤其是對手上量的新品在不斷推出。東南汽車的市場份額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萎縮。
加上福汽本身缺乏對全局的掌控能力,東南汽車要想找回昔日的榮光,不借助外力估計是很難實現自救了。
根據東風與福建政府簽署的框架協議,東風將以增資方式受讓福建省國資委持有的福汽集團45%股權,實現在福汽集團層麵的合作。與此同時,東風與福汽集團以組建投資公司的形式控股東南汽車,持有東南汽車50%的股權。東風司與福汽在新組建的投資公司占股情況為:東風占投資公司2/3股權,福汽集團占股1/3。
坊間有猜測稱: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要求,當福汽年銷量達到30萬輛時,東風再收購福汽剩餘股份,成為控股股東;不排除東風完全將東南汽車和微車項目新龍馬收至麾下,為東風乘用車"大自主"戰略所用。了解下來,至少業內有一點共識可以達成:東風重組福汽,切記戒急戒躁。
現在看來,不管猜測如何,三菱退出基本已經落定,否則整個棋局還是太過複雜,背離此次重組的初衷。東南汽車的另一股東--台灣中華汽車歸屬台灣裕隆集團旗下,後者與東風的合作已經十多年,並在2010年合資組建了東風裕隆。東風入主福汽後,可以進一步強化兩者的合作關係,三菱退出則可以整合自身資源,專注與廣汽的合作,這樣也有助於三菱品牌自身在中國市場的成長。
不過,所謂兼並也好,重組也罷。一邊是央企,一邊是地方老國企,服務於它們的人員個個都講輩分和資曆,可以說利益集團早已經得到鞏固,因此這種利益格局下,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文化融合會是重組過程中非常大的障礙。長安整合昌河汽車過程中出現的罷工隻是一個顯性現象,內在的利益博弈是我們外部人所看不到的。同樣,東風要想將福汽納入自己的版圖中來,這些問題同樣回避不了。
尤其是在今天的簽約儀式上,我們看不到一位來自福汽的企業代表,不免讓人擔心福汽高層對此次重組會持有怎樣的看法。東風之所以能重組福汽,主要是有中央的主管部門從中牽線搭橋,重組方式也不是之前的由中央部門主導下的直接劃並(如長安對哈飛昌河的重組就屬於拉郎配),同時更多是基於福建地方政府的首肯,以共同盤活福建汽車業為出發點。隻是,這過程中我們很少聽到發自福汽方麵的聲音。福建地方政府能完全代表福汽的意願嗎?我們不得而知。
東風有關高層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承認,重組福汽的談判對象一直是福建省政府,因而這次收購是自上而下進行的。一方麵說明,福建當地政府的地緣政治有所淡化,對推進汽車產業跨區域兼並重組有著積極表率作用,另一方麵,福汽的領導體係是否甘願被東風帶著玩,則更應該值得關注。(新浪汽車特約評論員 餘建良)